中国为啥筚路蓝缕远东资源 徐雷章 中国过去筚路蓝缕,如今筚路蓝缕,未来仍会筚路蓝缕吗? 2018年9月,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,国家能源局专家委员会主席张国宝主任的新书《筚路蓝缕----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》,说的是201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一线,迎来正式商运十周年纪念日----这条被称为“能源大动脉”的管道项目构思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,甚至更早的时候,目标是要将“死亡之海”----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天然气,送到中国经济的心脏部位。 张国宝主任说:“西气东输工程的决策和实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精神财富。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需要胆略和战略眼光,要有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,要有‘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’的气概”。作为这一重大工程的直接参与者,他想如实呈现15年前浓墨重彩的西气东输工程决策建设始末。其中,张国宝主任谈到:“西气东输工程”的实施,各部门的协调非常复杂----除了上游资源量的不确定性,下游市场的消纳问题也是担忧之一。即在这个超级工程中,技术倒不是最大的困难,难就难在各方协调。张国宝主任说的是大实话,但如果远东的自然资源是中国人自己的,源头不是别人夺得的,那么“上游资源量的不确定性”和“下游市场的消纳问题”,会有张国宝主任说得那么大吗?中国为啥筚路蓝缕? “观察者网”作者徐蕾主任说:在美国的一些学者眼中,缺乏“战略性系统思维”的华盛顿,将中国与俄罗斯当成敌人对待,却促进了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,这是美国的“噩梦”。据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网站当地时间1019年1月12日报道,1月10日“修昔底德陷阱之父”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格雷汉姆·艾利森和国家利益中心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迪米特里·西梅斯在一场会议上议论:中国与俄罗斯日益密切的合作,是美国的一个主要战略挑战。华盛顿方面没能作出战略调整,使中俄关系日益紧密。这在两位学者看来,是正在犯的严重错误。《国家利益》杂志认可:中国更感兴趣与俄罗斯及其他伙伴合作,加速一个多级的、后美国世界的崛起,而不是陷入俄罗斯与美国之间永久的两级斗争:美国做的单极世界的梦。 艾利森和西梅斯的议论,源自最近艾利森出版的新书《注定一战: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?》----“修昔底德陷阱”,徐蕾主任说指的是:崛起国会挑战现有守成国,而守成国必然会对此做出回应,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将导致暴力冲突的一种现象----艾利森的新书,从务实角度分析中美关系走向,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关系或许更重要。艾利森认为:也许中国经济体量的迅速增长,让许多美国人措手不及,产生了“斯巴达式”的恐惧。但这种恐惧属于“过度反应”,实际上中国很多方面,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。同时艾利森认为:中俄的“威胁感知”是相同的:“他们看到的幽灵是美国”。而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正在进一步加深,“谁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?中国。谁是俄罗斯原油最大的买家?中国”。 徐蕾主任还说:观察者网专栏作家、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,在公开演讲中曾分析中美俄如何“三国演义”?认为中美俄三方确实非常微妙、甚至引人关注地相互作用。无论中美俄之间的互动若即若离、时深时浅、有厌有喜,但对当下和今后国际大局都产生着深刻影响---- 冯绍雷教授说到了中国为啥筚路蓝缕----“ 三国演义” 是道世界难题,因为“三国”演义是归一。是如今“ 中俄关系日益紧密”归一“ 正在犯严重错误”的美国?还是相反, 恐惧“ 过度反应”的美国归一“ 中俄关系日益紧密” 的单极世界? 现在如果假设是后者----这也是冯绍雷教授和徐蕾主任等人希望的,但这个“三国演义”难题仍然有中俄之间的“归一”。冯绍雷教授的“三国演义”中说:“不该忘却的是1969年珍宝岛危机。黑龙江边疆地区的老三届知青当年不少已换了装,剃了头,准备上前线。当时的边境陈兵百万,以战略武器为后盾。一旦酿成大战,将何等惨烈,更遑论改革开放进程,不知会被推迟多少年”。冯绍雷教授的话中话是“换了装,剃了头,上前线,酿成大战,何等惨烈,遑论改革开放”----这好害怕,中国应该接受“核威胁”,应该背离毛主席的路线。但这里我们不妨换一个思维,假设俄罗斯“归一”强调"和"的概念中国,把世界放入"和谐框架"中----这来自中国古代历史的类似孔子的世界大同说的“初心”,如何? 道理是,强调"和"的概念中国,回避近现代中国历史遭遇的外国列强的侵略和远东自然资源的丢失,也要把世界放入"和谐框架"中----人类命运同体这个单极世界梦。“以苏解马”是“共产党”吗?是“社会主义”吗?如果是,1992年已经被恐惧“过度反应”的美国和西方“和平演变”解体了。应该承认今日的俄国,已经不是“共产党”领导,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制度。他们中一些人说,他们和中国一样是蒙古人种,他们祖先不是来自乌克兰。这是一次思想更新,他们说,是蒙古人同时占领了俄罗斯与中国,但俄国通过坚持抵抗保存了城邦自治权,这让俄国沙皇最终反客为主,成为了欧洲蒙古各部的"白可汗",进而发动了向西向南的领土扩张,而中国在蒙古人殖民统治下人口大减,明朝时领土龟缩到汉朝时代格局。他们已经把“以苏解马”看成"红色恐怖时代",看成了"工业化奴役时代",从而与西方工业时代在感情上拉近。彼得大帝是俄罗斯人,他做的就消除俄罗斯人身上蒙古习气和部落文化进行了"基因"改造。 相反中华民族人的“鞑靼”征服者的清朝康熙皇帝,推行"留发不留头"的同化政策,组成了第一个"中华联邦",但却害怕“与西方工业时代拉近”类似的“核威胁”,让过去筚路蓝缕的中国,“正面评价”彼得大帝和卡捷琳娜迅速占领整个西伯利亚,让满清这个来自西伯利亚的部落错过继承蒙古人旧帝国的机会,不错。冯绍雷教授是不少“正面评价”《尼布楚条约》,是平等条约的当代中国精英之一。已经不是“以苏解马”的“共产党”和“社会主义”的俄国,在改革一开始,也想根除俄共大统思想,但他们说:这类似当年孙中山驱逐鞑虏,我们把自己驱逐出来了----结果是和车臣打打仗许多年,到轰炸车臣才行。所以俄国放弃了用强制思想统治国家的做法,选择适合俄国人福祉的发展道路,采用“保护国家的利益”和“保护在国外的俄罗斯人利益”的世俗化的“口头”文明策略,从忌讳美国中学会也最想成为另一个"美国",不怕搞出“乌克兰危机”、“格鲁吉亚危机”。 其实,“乌克兰危机”、“格鲁吉亚危机”,拉开了已进入西方“八国集团”的俄罗斯,与西方“七国集团”的距离,也影响到“上海经合组织”中的中亚五国(是趁苏俄内政独立的)和白俄罗斯及中国的“保护国家的利益”。因为西方“七国集团”制裁俄罗斯,中亚五国和白俄罗斯及中国的经济活动及外贸,也受到相关的制约。这就是为啥最近白俄罗斯和俄国也出现经济纠纷,而中亚五国在2017年底,也背着俄国开会,讨论中亚五国与西方的经贸往来独立政策。
|